对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的几点疑惑/陈奇彪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22:26:31   浏览:964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对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的几点疑惑

陈奇彪


一、对改革事业单位养老金是为了实现公平的疑惑。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还是走共同贫困?对这一问题邓小平同志早就作出过回答。的确我国企业单位养老金还处于较低水平,但不能因为企业养老金低,责令大家都去向低看齐,用降低本来就不高的事业单位养老金的方法去实现所谓的“公平”,这实际是对企事业单位职工的最大不公平!一方面挤压了企业职工养老金上升的空间,另一方面让事业单位职工降低生活质量,去过比过去更加清贫的生活。我们改革的方向应当是极大限度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要采取逐步提高企业养老金待遇,逐步缩小企事业单位养老金差距的方法,这才符合社会主义事业改革的目的与方向。
公平不等于完全一样,否认差别本身就是不公平!“搞原子弹的和卖茶叶蛋的收入一致”这当然是不公平的。事业单位职工大部分是知识分子,基本上从事的是教育、科学技术,从事这方面职业要有较长的教育投入。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劳动力结构也是不同的,前者是脑力劳动者密集的部门提供的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复杂劳动。后者则是以体力劳动者为主,一般提供的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简单劳动。这些决定了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养老金水平从总体上要高于企业单位退休职工养老金水平,这应当是符合客观规律,是公平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花了很大精力在分配领域消除“脑体倒挂”,即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工资低于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工资的不合理想象。这是分配领域的一个历史性进步,现在难道要否定这一改革成果?
目前中国退休人员的收入存在三个档次,公务员最高,事业单位人员次之,企业人员为最低,退一步讲,如果非要向企业看齐,那首先要降的应当是公务员的退休金,而公务员不动,拿科教文开刀,这才是社会的不公平。
二、对减低事业单位养老金是为财政减负的疑惑。全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总额已过千亿,“财政不堪重负”。这个理由当然经不起推敲, 我国2005年社会保障、公共教育、公共卫生三项基本民生指标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分别只有3%、2.9%和2%。除了少数国家比我国低外,绝大多数国家都高于我国。2005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收入的12%,但仍然不够。许多国家社会保障支出与财政支出的比重在三分之一。我国少了很多,,把千亿支出放进财政收入六万亿的篓子里看,怎么能说财政“不堪重负”呢?
国家的财政收入本来就是要拿出来作为社会保障的,老有所养,提高全民生活质量,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是国家与政府的责任。如果说“财政不堪重负”我国每年公车上3000亿元的耗费,一年公款吃喝、公车消费、公款旅游的费用达9000亿之高,这才是真正的不堪重负,政府应当首先加大这方面的改革力度,把省下的钱用于民生那该多好啊!难道唯一的方法是减低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才能减负?”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的改革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的决策一定要根据中国国情。
三、是否合法的疑惑。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我国要走“依法治国”的道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都指出:政府必须依法行政。政府的决策、改革措施不能违背国家的宪法与法律。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不低于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有人说“退休金不是工资报酬”这一观点是不对的。退休金是退休人员工资报酬的延期支付,是对剩余价值的部分返还,是“工资的延续”,因为不是任何人一到年龄可以无条件领取的。它的计发标准,除考虑“统筹”因素外,很重要的就是依据劳动时期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它在一定意义上体现着按劳分配规律的要求。显然教师的退休金以企业为标准,不以公务员为标准,强行减低教师退休金,是违背教师法强制性规范的。
我国宪法四十二条规定:“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改革三十年以来我国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某部委却要去降低事业单位的退休金,这一做法我认为是不符合宪法规定这一精神的。
宪法四十四条规定:“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退休金是受到法律保护的,靠一个“改革”行政命令把事业单位全体人员的退休金大幅降下来,事业单位养老金的改革涉及到100多万个单位、3000多万人,几乎涵盖了我国社会所有的中坚阶层。涉及如此众多的公众重大利益,如此重大的公共政策出台,事前,不经过充分论证、听证、民调,不经过人大等立法机构审查,不进行平级行政机关之间、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协商,仅由一个部制订并贸然进行试点,这是不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
一些发达国家把国立学校、医院纳入到公务员系列,其目的之一是为了遏制以营利为目的,体现为公众服务的性质。我国把公有的学校、医院排斥在公务员之外,现在还要退休金企业化,其结果可能会推动新一轮的追求“利润”,教师、医护人员等为今后能有体面的退休生活,会想方设法多获取钱以备后用。
从“推动内需”角度分析,降低事业单位退休金的做法,对在职的事业单位职工是“雪上加霜”孩子上学、买房、看病,还要考虑把剩余的钱放银行,以备退休的“后顾之忧”,怎么能进一步推动消费?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贯彻执行《湖北省耕地开发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


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贯彻执行《湖北省耕地开发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宜府发〔1999〕72号

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贯彻执行《湖北省耕地开发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大中型企业,各大中专学校:

  为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省人民政府于1999年6月23日印发《湖北省耕地开发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鄂政发〔1999〕52号,以下简称《办法》)。这是我省土地管理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经市人民政府研究,现就贯彻执行中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认真贯彻执行《办法》的各项规定,对于加强耕地开发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落实耕地占一补一政策,确保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全市各地、各部门务必统一思想认识,从切实保护耕地的全局利益出发,真正做到合法征收,合理使用,严格管理,充分发挥耕地开发专项资金的作用。

  二、各级土地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办法》规定的项目、标准,征收耕地开垦费、存量土地有偿使用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复垦费、土地闲置费等各项耕地开发专项资金;属于省直接征收的项目,要积极配合,协助征收。所征资金按《办法》规定的比例分成,其中按《办法》第四条第(三)项规定征收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在上缴中央财政30%、省留成20%后,本市分成20%,县市分成30%。

  三、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要认真做好耕地开发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耕地开发专项资金使用范围仅限于扶持单位或个人开发(复垦)耕地,扩大耕地面积;异地开发整理耕地的补助;村庄迁并、土地整理等增加耕地项目的补助;以及对耕地开发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的奖励。耕地开发专项资金必须存入财政部门指定的专户,按计划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和调控用于其他支出。

  四、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耕地开发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工作的领导,定期组织财政、物价、审计、土地管理等部门对耕地开发专项资金的征收、使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审计和监督。对违反财政、财务制度,擅自降低或提高耕地开发专项资金征收标准,截留、挪用或拖欠耕地开发专项资金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二日



国务院关于发布国务院工作人员守则的通知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发布国务院工作人员守则的通知

1982年7月8日,国务院

《国务院工作人员守则》,已经一九八二年七月七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发给你们,望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严格遵守.

国务院工作人员守则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模范执行国家的宪法、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规,严格遵守纪律,廉洁奉公,不徇私情,勇于同不良倾向作斗争,特别要同官僚主义作斗争.
三、注重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和处理问题.
四、办事认真、负责、准确、迅速,注重质量,讲究效率.自己职责内的事或上级交办的事,要按规定的时限完成;紧急的事,及时处理.
五、坚持民主集中制,服从组织领导,密切联系群众,虚心倾听人民群众和下级机关的意见和建议.
六、树立全局观念,同兄弟单位主动配合,团结协作,不扯皮, 不推诿,共同搞好有关工作.
七、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积极钻研业务,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八、生活艰苦朴素,遵守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貌.
九、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十、提高革命警惕,严守国家秘密,维护祖国的尊严和荣誉.